【點晴模切ERP】SAP系統財務管理中標準成本核算體系詳解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點晴ERP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 財務管理 』
內容目錄
一、標準成本定義及SAP中的實現方法 標準成本定義: 標準成本是通過精確的調查、分析與技術測定而制定,用來評價實際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種預計成本。實際業務中,標準成本是以對自制產成品一定規則建立的一套比較穩定和客觀的成本標準值,以此作為標桿同實際成本對比分析造成差異的原因。標準成本基本排除不應該發生的浪費,被認為是一種“應該成本”。 SAP中實現方法: 對于SAP中管理全部以物料號及物料號的主數據為依托,需要對每個產成品的物料號建立標準成本。實現方法如下:
單個物料的單位標準成本即等于=標準BOM的材料成本消耗合計+對應產線生產該物料的標準作業成本消耗合計
二、標準成本SAP中的基本賬務體系 賬務要點:
三、功能范圍5101科目的轉入和結轉規則 基本流程如下: 從流程上看,成本的計入分為兩條線:費用流和材料流,兩者都最后匯總到生產訂單,由訂單作為最終產出的媒介進入庫存。
直接訂單領料,直接計入生產成本的材料投入 憑證: 借:生產成本-材料投入 貸:原材料
間接制造費用:輔助生產部門發生的費用,從財務上講計入制造費用。 憑證:借:費用 貸:應付/原材料等 該間接要分攤到產線。在SAP中,CO中的次級成本要素作為接收者,全部接收輔助部門按照一定比例結轉到產線的費用。注意此時僅是CO憑證,不是FI憑證。 直接制造費用:由產線自身發生的費用,比如直接人工等,這些直接計入產線的成本。 憑證:借:成本-直接人工/其他耗用等 貸:應付工資
報工即是訂單產出的確認,產線將匯總的全部費用按照每條訂單的產出按比例結轉到生產訂單。注意此時也僅是CO憑證,不是FI憑證。 此處分為兩個步驟:
訂單產出按照標準成本進入存貨。 憑證:借:存貨-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標準成本)
月底CO88訂單結算處理一旦完成,自動匯總所有訂單的實際投入成本(即投入的材料流和費用流,流程圖中紅色箭頭中的正數部分),同訂單月中產出對比(流程圖中生產成本產出,負數紅字部分),若有差異產生差異科目。 憑證:借:差異 貸:生產成本-訂單結算 (單層差異只有在物料帳結賬時才會發生,是用來結轉差異的,也就是說物料帳結賬后 差異 + 單層差異 月為零,多層差異則自己結平) (以實際投入大于標準成本為例) 流程要點: 下劃線部分為5101功能范圍下的科目,完成訂單結算后,5101科目下的所有科目借貸余額為0(FAGLL03),才算結清,否則說明必然有一步結轉未結清。 四、標準成本和實際成本差異詳解 標準成本體系會產生各種差異。對于產成品而言主要差異有兩點:
舉例而言: A、3月某產成品A,本月庫存1個,本月標準成本100,標準成本庫存100。 本月財務存貨-產成品科目余額:100。 B、假設本月該產品未作生產,未有實際成本和標準成本的差異。3月底財務存貨-產成品科目借方余額:100。 C、月底,打開物料賬和財務賬,對4月A產品進行標準成本重估和發布,假設BOM變更或者材料價格變化導致A產品標準成本重估變為120。 D、系統在4月份生成一張憑證:借:存貨-產成品20 貸:價格重估差異 20。4月期初財務存貨-產成品科目借方為:120,同樣庫存明細賬中的A產品存貨價值變為120。4月月中A產品便以120的標準成本做出庫和入庫。
以上例而言: A、3月某產成品A,本月庫存1個,本月標準成本100,標準成本庫存100。 本月財務存貨-產成品科目余額:100。 B、假設本月該產品生產1個,實際成本130,本月標準成本和實際成本差異30。生成憑證:借:差異 30,貸:生產成本-訂單結算 30 C、同時該生產出來的1個產品A被發貨。30的差異要在庫存和發出商品之間分攤。 D、月底,打開物料賬和財務賬,對4月A產品進行標準成本重估和發布,假設BOM變更或者材料價格變化導致A產品標準成本重估變為120。 E、系統在4月份生成一張憑證:借:存貨-產成品 20 貸:價格重估差異 20。同時,庫存明細賬中的A產品存貨價值變為120。4月月中A產品便以120的標準成本做出庫和入庫。 F、3月底做物料帳結賬,訂單結算的差異30要在庫存和發出商品之間分攤。庫存和發出的比例為1:1,那么生成憑證:借:存貨-產成品 15,貸:差異 15;借:發出商品 15,貸:差異 15。差異科目截平,3月底存貨-產成品科目余額變為:115。同時4月份產生一筆庫存差異的回沖:借:差異 15,貸:存貨-產成品15。 G:此時4月初產生了兩筆差異憑證: 一筆來自于3月和4月的標準價格重估差異: 借:存貨-產成品20 貸:價格重估差異 20 另一筆來自于3月實際成本和標準成本訂單差異結算的回沖: 借:差異 15,貸:存貨-產成品15 同時,3月底存貨-產成品科目余額為:115,那么結轉到4月,4月初存貨-產成品科目余額: 115-15+20=120,與上列相同。 (注意:標準成本產生的差異科目均為存貨科目,因此上下月間存貨科目期末期初余額是一致的) 總結: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對于差異科目而言,每月是截平的,而對于存貨科目而言每月不但包含上月結轉下來的庫存實際成本,還要加上下月間的標準成本重估差異和上月標準成本同實際成本差異的回沖。 如果每月都做標準成本重估,且每月標準成本重估結果都不一樣,那么意味著每月都會有固定的一筆標準成本重估差異在月初出現。同時由于實際成本不可能每月與標準成本完全一致,每月初回沖的實際與標準差異其實是過去月份的不斷累積。 點晴模切ERP更多信息:http://moqie.clicksun.cn,聯系電話:4001861886 該文章在 2024/6/14 18:39:14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