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管理必須要開好的3個會議!
今天,我們從生產管理的角度,來講一講工廠生產管理必須要開好的三個會:班組早會、生產協調會、對單會。
1. 班組早會 基層管理是經營、管理企業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做好基層管理,一個企業的根基才牢固,同時企業的凝聚力也會更強,這是一個企業快速的必要條件。而班組早會是做好基層管理的重中之重。
目前,大部分企業的班組早會只停留在一種單向的溝通,或者只是簡單安排一下工作,有些形式非常隨意,有的直接演變成了點名會。每天我們的車間里面,每一個班組要開一個早會,如何讓這短短的10分鐘到15分鐘的時間,發揮出最大的力量呢?除了列隊、出勤點名之外,我想重點強調下班組早會的主要內容: 1.前日小結 對昨天本班組的生產情況、品質狀況、效率情況,做一個回顧和總結;將昨天表現得好的員工、表現得差的員工、昨天出現的問題、計劃達成率,來做一個通報。 2.今日安排 我經常到我們企業里面去,我就會問一線的操作員工:“你知道你今天這個班組的生產任務是什么?要完成多少才能夠達成目標?” 很少有員工能夠準確地回答我。每個班組是我們生產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我們很多時候做計劃、定目標、下任務,只停留在班組長層面,甚至我們只停留在車間主管層面。 讓每一個員工都知道這個班組,這最后一公里的計劃任務是多少?這個至關重要: 公布當日生產計劃安排和當天的工作重點,其中包括工序分配、使用機型、產量品質與5S,使員工對當天的生產及其他情況有所了解,強調安全生產的重要性與執行要求。針對新產品、新方法、新工藝等應及時傳達給員工。 3.培養團隊 班組早會也是公司各項政策宣傳的根據地,從而加強員工對公司的了解,對產品的了解,班組早會可以加強員工對公司文化的理解,從而提高員工自身的素質。通過早會,可以進行上級指令、政策方針、工作流程、工作紀律、教育培訓等內容進行傳達,從而使員工更清楚地了解整個公司的方針政策、公司的文化理念及自己的工作方向,以提升工作效率。 我在企業走訪調研的過程當中,經常會發現高層的理念非常好,我們的想法,我們制定的一些政策也很好,但是到我們員工頭上呢?就變成了不理解!不知道!不支持了! 為什么呢?其實就是這個最后一公里的班組早會沒有開好。 4.時間控制:一般控制在10到15分鐘 有些人可能會講,我們是傳統行業,我們的班組長文化素質都不高,開會講的沒有那么有水平。這其實又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這個誤區就是我們覺得開早會需要很高學歷、很高素質的人才能夠開好早會。我們很多班組長好像不具備開好這么一個早會的能力,所以我們索性就不開了,還不如利用這10到15分鐘時間,讓大家在生產線上去多做一點產品。 我們的團隊素質是根據每個行業的行業屬性來決定的,我們不要覺得我們員工的素質不高。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要做的是,怎么把這些人的素質培養起來,把他的技能提升起來。 通過早會,這個“場”就是培養我們基層管理者一個很好的“場”。我們一些老師到企業里面去了以后,通常的做法就是,把班組早會開起來,建立一個早會臺賬。 早會臺賬有一個標準的格式,比如說昨天的產量,昨天本班組的品質達成情況,出勤人數,哪些表現優秀,哪些表現不好的,要批評要表揚的,今天的生產任務,要注意的事項…… 在頭一天下班前,班組長最后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早會臺賬制訂好。到了第二天早上開會,這個班組長無論他有沒有上過大學,甚至沒上過高中,我想只要能夠認識字,因為現在我們施行九年義務教育,文盲應該是幾乎是沒有了吧,所以,照著這個臺賬他就可以很好地把這個班組早會開好。 班組長按照這個固定的格式,第一個階段是照本宣科;第二個階段是開始加入自己的一些理解的元素;第三個階段,即使沒有這個早會臺賬,他也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班組長,也能夠養成對昨天的工作做一個總結,對今天的工作做一個安排,,對團隊的培養做一些訓練。 照著臺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們每天每天這么開早會,保持一個頻率,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半年以后這個班組長,我相信一定是一個合格的優秀的班組長。 所以,我們不要去抱怨我們團隊,我們的班組長文化素質不高,我們要去培養,我們要用機制去培養。 頻率,有的時候比內容更重要。我們不需要前期就開得多有水平,能夠講出多少心靈雞湯。而且我們說生產管理里面心靈雞湯也盡量少講,因為10到15分鐘我們沒必要去高大上。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實實在在的,我們前面講的一些內容:任務的總結、任務的下達、問題的提出和解決。 這是第一個會,由班組長主導每天召開的一個班組早會。 2. 生產協調會 生產協調會又叫生產調度會,是由PMC部門為主導,組織召集生產、品質、技術等跟生產系統相關的各個部門的負責人(主管級以上的)為了調度、平衡生產進度,研究解決各部門、車間不能自行解決的重大問題而召集的會議。 作為異常頻發的中小企業,我們每天的生產計劃的下達,生產異常的通報,及各類問題的協調使得生產協調會必須召開。每天生產協調會的有效召開,是一個企業生產正常化的保障。 生產協調會召開的內容是什么?
1.昨日生產計劃、各個車間的達成情況的總結檢討 完成了的,我們要進行考核、獎勵、通報。沒有完成的,我們也要考核,按照計劃任務的流程,該怎么考核就怎么考核。 我經常講企業的PMC運行得怎么樣?只有一個動作來衡量,那就是看你每天能夠對你的日計劃的達成情況進行考核嗎? 如果你能夠每天對昨日的計劃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并且能夠考核的下去(大家沒有意見),就證明你這個企業的PMC運行的狀況是非常好的。如果考核不下去或者是沒有做考核,或者考核下去大家一肚子意見,那證明你的PMC運行狀況是不好的。 2.明確今日各個車間的計劃任務 3.對異常進行排查 我們各個部門要完成今天的日計劃、要完成明天的計劃,有一些什么樣的異常需要大家協作來處理。我們在會上進行一個高效的溝通,做到三定:定人、定時、定動作。即,誰?什么時間點?要完成什么動作?(解決什么異常) 4.時間控制:生產協調會的時間盡量控制在30分鐘以內 我們前期剛開始召開生產協調會的時候,召開的時間會長一點,因為很多企業原來沒有開過,或者我們開的時候很多的異常曝光出來,大家可能就會覺得:我們原來沒有開這個協調會,好像還沒有這么多異常,怎么一開會就有了這么多異常。 其實,異常是一直存在的,我們通過很多管理的動作,讓原來潛在下面的異常呈現出來了而已。 當這個會議過程經歷了2到3個月左右,我們的生產協調會就會變得非常有效率。而且能夠讓各個部門圍繞著我們日計劃的達成,進行一個高效的溝通。 生產協調回,它不是問題討論會,更不是生產茶話會,時間盡量控制在30分鐘以內。 所以,我們也要有明確的議程,哪個部門什么時間發言?發言多少分鐘?都要有明確的規定。 3. 車間對單會 車間對單會我們一般是由各個車間內部各個工序組織來召開。 很多傳統企業的工藝流程很長,像家具廠、五金廠,一個車間過程當中有很多道工序要來流轉,我們能不能夠做到快速出貨?能不能夠壓縮生產周期?就是看各個工序之間的銜接是否到位。
這就需要我們每天需要打造一個高效溝通的機制,讓各個班組長,車間來做主導。各個工序圍繞著我們生產協調會上接到的日計劃的任務、各個工序進行對單。 每一個訂單,每一個產品到哪道工序?完成了多少?做的怎么樣,有沒有異常?大家來進行排查,進行溝通,進行確認。
這個其實是我們日計劃能否落地、也是最后一個非常核心的關鍵所在。 一個班組早會,一個生產協調會,一個工序對單會、車間對單會是我們做好生產管理必須要開好的三個會。 這三個會需要我們把握的原則是什么呢?流程嚴謹,控制時間,提高效率。 以上每一個會都要有明確的會議議程,像我們班組早會要有早會臺賬、生產協調會要有生產協調會的議程、對單會要有對單會的流程。 小結 會場,是工廠各部門有效溝通的一個很好的“場”,當企業會議不能有效召開時,你會認為開會總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無果,是在浪費時間。但如果做到每個會議都有效召開時,就會成為精細化管理的一個很好的工具。 希望我們在做生產管理的時候能夠開好這三個會,來保證我們生產的順利進行,提高我們的生產效率。 看看別人家是怎么開班前會的!晨會,是實現組織愿景有效手段,是企業文化打造的實際細化!先來看兩段晨會的視頻,直觀生動的感受和學習一下! ▼株洲南車時代電氣制造中心班前會 ▼寶鋼物流湛江分公司配送作業區班前會
晨會,是實現組織愿景有效手段,是企業文化打造的實際細化,它的意義在于:
1.統一團隊的價值觀:通過對組織中某些現象的評價,讓員工清楚:組織的原則是什么,底線是什么,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對提倡的行為要予以表彰鼓勵,對反對的堅決予以懲處,以此將價值觀根植于每個員工的心目中; 2.保障戰略目標的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只有從內容上層層分解到個人,從時間上細化到年、月、日,再一件件落實,才能逐步實現,而晨會正好可以通過檢討員工每天工作的進度,來落實戰略的完成情況; 3.部署重點工作:將當日的工作重點進行部署和強調,確保每個成員知悉,同時便于相互間的配合; 4.提振員工的信心:一日之計在于晨,良好的精神狀態是高效工作的前提,主管要利用好晨會,宣導正能量,增強員工的信心; 5.培養雷厲風行作風:每項工作要有安排、有檢查、有追蹤、有落實,讓員工意識到工作必須落地,養成以目標為導向,工作無借口的習慣; 6.促進成員技能提高:通過內部成員對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分享,敦促其他成員的借鑒和應用; 7.解決信息的“腸梗阻”現象:將晨會作為信息交流的平臺,及時傳達公司的指示和精神,以及重大信息的反饋; 8.建立主管的權威:通過員工整齊的隊列,正確的站姿要求,以及隊伍前主管的“位置”和訓話來強化在員工心目中的“地位”,天天點評他,在員工的潛意識里就形成了你的“領導地位”。 因此,開好晨會,可以有效提升一個團隊的凝聚力、執行力和戰斗力,為迅速實現組織的愿景奠定堅實的基礎。
目前,只有不到50%的企業保持召開晨會的習慣,而這些企業的晨會,大多也只停留在一種單向的溝通,或者只是簡單安排一下工作,有些形式非常隨意,有的直接演變成了點名會。這些晨會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公司決策層對晨會沒有提到戰略的高度,既沒有晨會管理制度,也沒有對晨會形式、內容等做統一的要求,更沒有衡量晨會質量的標準,因此出現了各自跟著感覺走的局面;
1.晨會的時間:可以安排在班前召開,一般掌握在10-20分鐘為宜(與人數多少有關,如果10人以上,可以考慮分組召開);
高效的晨會,需要目的明確、條理清晰、節奏緊湊、速戰速決。具體可以考慮如下順序: 1.首先個人匯報:各成員逐一匯報昨天重點工作完成情況(只說結果,一件事一句話概括,對沒完成的當眾承諾二次完成時間),當日重點工作內容(可以考慮控制在3件事以內); 2.其次主管點評:個人匯報完后,主管要對其工作情況進行點評,同時落實之前安排給他的工作進度; 3.再次案例分享:內容可以是經驗或教訓的總結,也可以是學習心得(要保證團隊每天有成員進行分享,可事先公布分享值日表); 4.然后是主管對前一天工作的整體總結:簡要總結昨天的工作情況,并通報最優和最差員工,同時結合身邊的具體實例宣導企業的價值觀; 5.之后部署任務及提振信心:通報本部門當日或某階段的重點工作及注意事項等,在表揚肯定的同時,鼓舞員工干勁; 6.最后是公司政令的宣導:包括重大信息的通報及制度概要的介紹或學習。 如果是生產類晨會,還需做一些事前準備。如,提前到廠巡視生產現場,了解原料、設備、產品、人員等情況;然后查看值班記錄(有夜班企業),對值班中出現的問題要事先了然于胸;其次查看班組交接記錄,了解當班任務完成情況及注意事項;之后對公司新傳達的管理規定、會議精神或重大事件進行簡要整理;最后對前一天的員工的優劣評價進行匯總分析等等。 按以上步驟召開的晨會,一般在15分鐘以內就能結束,也基本能夠達到管理者的預期。 該文章在 2018/7/10 9:36:50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